列表总结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代表人物及著作主张,地位或影响
儒家:
孔子
哲学思想——思想核心是“仁”、“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政治思想——主张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提出“正名”主张;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被推崇为“圣人”
孟子
政治思想——“仁政”(核心)、“民贵君轻”。
哲学思想——“性善说”。
道德思想——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人格精神——要求人们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
《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后列为“四书”之一
建立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
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被尊为“亚圣”,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
荀子
哲学思想: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
“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
政治主张——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基本继承了儒家思想,但不为正统儒家重视。
作为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
道家:
老子
哲学思想: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否定“天命论”
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
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庄子
哲学思想——“齐物”(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
“逍遥”(对事物变化要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
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从自然。
法家:
韩非
思想主张:
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
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其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法儒结合,此后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墨家:
墨子
思想主张:
兼爱、非攻、尚贤
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
曾被广泛吸收,战国以后不再受重视。
诸子百家的地位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交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但至汉武帝时,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于是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正统,统治汉族思想、文化两千余年。
百家争鸣各代表什么阶级
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诘难,于是出现了思想领域里“百家争鸣”的局面。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较为著名的不过十家而已。归纳而言只有10家被发展成学派
诸子百家的历史地位与文化意义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
诸子百家的许多思想给后代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如儒家的“仁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孟子的古代民主思想;道家的辩证法;墨家的科学思想;法家的唯物思想;兵家的军事思想等,在今天依然闪烁光芒。
诸子百家的思想奠定了后世中华文化的基础——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道家思想主张“清静无为”,受这一思想影响,产生了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法家和兵家的思想为统治阶级所利用,成为统治国家的有利法宝;墨家和名家的思想则是中国哲学思潮的发端,墨家思想所表现出的科学理论和名家思想所表现出的辩证思维对后世影响深远;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则是在社会各个领域产生相应的影响。
初中历史百家争鸣知识点归纳整理
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涌现出了许多思想家和学派。以下是初中历史百家争鸣知识点的归纳整理:
1.时间:百家争鸣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2.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国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不断进行战争。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思想家开始思考如何解决社会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理论。
3.主要学派:百家争鸣主要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等学派。
4.主要思想家: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等。
-道家:老子、庄子等。
-墨家:墨子等。
-法家:韩非子等。
-名家:公孙龙等。
-阴阳家:邹衍等。
-纵横家:张仪、苏秦等。
-杂家:吕不韦等。
-农家:许行等。
5.主要观点:
-儒家:儒家主张“仁爱”、“礼仪”、“中庸”等观点,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秩序。
-道家:道家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观点,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墨家: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等观点,强调平等、公正、和平。
-法家:法家主张“以法治国”、“重刑轻赏”等观点,强调法律的作用和权威。
-名家:名家主张“名实相符”、“白马非马”等观点,强调语言和逻辑的准确性。
-阴阳家:阴阳家主张“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观点,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宇宙的规律。
-纵横家:纵横家主张“合纵连横”、“远交近攻”等观点,强调外交和战略的重要性。
-杂家:杂家主张“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等观点,强调知识的综合性和实用性。
-农家:农家主张“重农抑商”、“农业为本”等观点,强调农业的重要性和农民的地位。
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什么说百家争鸣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期
一、原因:
1、政治因素。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林立纷争。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在争斗中取得霸主地位,竞相招贤纳士,运用不同思想学说以使自己的国家富足强大起来。这便给百家争鸣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术氛围。
2、经济因素。当时经济有了极大发展,这使得有某些人成为有闲阶层,有时间从事自己的学术活动。
3、科技因素。科学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如天文学、数学、光学、声学、力学、医学等方面在当时均达到较高水平。这些科技成果标志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
4、文化因素。当时“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其结果是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使原来有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下移于民间(这种历史现象被称为“文化下移”),致使“私学勃兴”。
5、学术自由因素。各学术团体于政治权势是相对于独立的。他们虽从不同的社会集团的利益出发,纷纷著书立说,议论时事,阐述哲理,各成一家之言,但是他们并非政治附庸,依附于某个政治权势集团,而是“用我则留,不用我则去”。
二、意义:
基本上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各家之间互相辩驳,又互相影响,互相取长补短,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