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的意义和由来
我国的植树节定于每年的3月12日,是按照法律规定宣传保护树木,并组织动员大家积极参加以植树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其实,我国曾于1915年规定清明节为植树节,最初由林学家凌道扬等倡议设立,后来在1928年将植树节改为孙中山逝世的3月12日,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意识到森林的重要意义和倡导植树造林的人,把植树节设定在3月12日,也是为了纪念革命先驱的植树造林愿望,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979年,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正式定为中国植树节,根本目的在于保护森林,增种树木,促进国土绿化,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植树造林不仅可以美化家园,还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成群的树林能对生态系统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1万亩森林的蓄水能力相当于造价千余万元、蓄水量达100万立方米的水库。一棵树一年可以贮存一辆汽车行驶16公里所排放的污染物;树木还有净化空气的作用,1公顷柳杉林每天可以吸收二氧化硫60千克,夹竹桃、银杏、梧桐等也有吸收二氧化硫的功能;城市内种植一定数量的树木后,大气含病菌量可减少约80%。城市中的森林可以增加空气湿度,降低城市的温度,减缓热岛效应。城市林带、绿植群还有降低噪音的作用。
由此可见,每一棵大树的生长都对人类社会有相当大的积极作用。国外曾有学者对树的生态价值进行过计算:一棵50年树龄的树,产生氧气的价值约31200美元;吸收有毒气体、防止大气污染价值约62500美元;增加土壤肥力价值约31200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7500美元;为鸟类及其他动物提供繁衍场所价值31250美元;产生蛋白质价值2500美元。除去花、果实和木材本身的价值,总计创造的价值可以达到19万6千美元呢。
不仅是中国,为了保护林业资源,保持生态平衡,据联合国统计,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设立了植树节,如朝鲜每年4月6日为植树节;印度每年7月第一周为植树节;埃及每年9月至11月为植树节,菲律宾每年9月第二个星期六为植树节;巴西每年9月21日为植树节;意大利每年11月21日为植树节……植树节在各国的称呼也不相同,如日本称为“树木节”和“绿化周”;以色列称为“树木的新年日”;缅甸称为“植树月”;冰岛称为“学生植树日”;印度称为“全国植树节”;法国称为“全国树木日”;加拿大称为“森林周”。
除了这些,还有一些比较有趣的植树规定,比如日本有一项规定,凡是私人增添一辆汽车,必须种一棵树,因为每辆汽车每年要排出大量有毒的碳氢化合物,还要发出噪音,而树木则是天然的“消毒员”和“除音器”,所以必须种树。在非洲坦桑尼亚的许多地方,有添丁植树的风俗,即谁家生了孩子,便种上一棵树,表示希望孩子像树一样茁壮成长。
春发芽,夏成荫,秋落叶,冬沉睡,树木轮回不止,却生命不息。一棵幼苗,两瓢清水,三铲泥土,四分清风,五缕阳光,六两雨露,七钱星辉,八抹晨曦,九分呵护,十分爱心。一树留春,万古常青;种下一棵树,就是种下一片风景。春天来了,让我们一起将树木的绿色带给更多的人,种下一棵棵绿色的希望吧。
植树的意义和好处
树造林在生态环境保护中是极为重要的。
植树造林可使水土得到保持。
哪里植被覆盖率低,哪里每逢雨季就会有大量泥沙流入河里,把田地毁坏,把河床填高,把入海口淤塞,危害极大。要抑制水土流失,就必须植树造林,因为树木有像树冠那样庞大的根系,能像巨手一般牢牢抓住土壤。而被抓住的土壤的水分,又被树根不断地吸收蓄存。据统计,一亩树林比无林地区多蓄水20吨左右。
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
风沙所到之处,田园会被埋葬,城市会变成废墟。要抵御风沙的袭击,必须造防护林,以减弱风的力量。风一旦遇上防护林,速度要减弱70%—80%。如果相隔一定的距离,并行排列许多林带,再种上草,这样风能刮起的沙砾也就减少了。
植树造林还能极大程度上净化空气。
植树节的来历与意义
来历;
植树节是按照法律规定宣传保护树木,并组织动员群众积极参加以植树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和植树月,共称为国际植树节。提倡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中国的植树节由凌道扬和韩安、裴义理等林学家于1915年倡议设立,最初将时间确定在每年清明节。1928年,国民政府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将植树节改为3月12日。新中国成立后的1979年,在邓小平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中国植树节
意义;
植树造林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同时还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
拓展材料
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实施多年来,全国各地人民群众都认真履行公民应尽的植树义务。截至2008年,中国大陆参加义务植树的人数达104亿人次,累计义务植树492亿株。
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有力推动了中国生态状况的改善。在1981年,中国森林面积为17.29亿亩,活立木蓄积量为102.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12%。到2008年,中国森林面积达到26.2亿亩,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36.18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8.21%,城市建城区人均公共绿地提高到6.52平方米,全国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超过1亿公顷。此外,中国加紧了“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重点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天然林保护等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在世界森林资源日益减少的情况下,中国实现森林资源的持续增长。森林植被状况的改善,不仅美化了家园,减轻了水土流失和风沙对农田的危害,而且还有效提高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储碳能力。
植树节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1是保护和改善环境,增加绿化覆盖率,促进生态平衡,提高人民的环保意识。2植树节活动可以有效地减少大气污染,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改善气候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维护生态平衡。3同时,植树节活动也可以促进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绿色形象和居民生活品质,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因此,植树节活动的意义和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栽种树木,更是为了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
植树节的意义和目的
植树节的目的是为了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动力,提高人们对森林功用的认识,促进国土绿化,达到爱林护林和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意义:植树节是为了保护倡导人民种植树木,鼓励人民爱护树木,提醒人民重视树木。树木对于人类的生存,对于地球的生态环境,都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设立中国植树节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护森林,增种树木。每一棵大树的生长都对人类社会有相当大的积极作用。
植树造林的意义
植树造林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众所周知,人类呼出二氧化碳,吸进氧气。而绿色植物正相反,呼出氧气,吸进二氧化碳,所以人类要依靠绿色植物生存。
中国几十年来一直大力推进植树造林工程,如"三北防护林工程",为保护广大土地不被沙化起到关键作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