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句式
宾语前置句,未尝闻之。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宾语前置句,也可以叫倒装句
旦日:第二天的意思。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旦日响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史记.卷七.项羽本纪》
(古人在当时用语为旦日。)
明日
明日去。——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明日徐公来。——《战国策·齐策》
明日造朝。——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论语.微子:《明日,子路行以告。》
亦作明天。
(用‘枕戈待旦’,‘通宵达旦’,‘明日复明日’做成语,各有各的用途。都是表示次日的意思。)
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句式
常见文言文句式通常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省略句等几种形式。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是一个否定句,其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句。
翻译:子路听了做人处事的道理,在还未能实践之前,就只怕又听到了新的道理。
此句‘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出自《论语》:公冶长篇。
人未之奇也是什么句式
回答:“人未之奇也”一句出自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意思是“世人没觉得他有什么过人之处”。其中“未之奇也”,是宾语前置句。古汉语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的,宾语放在动前的前面。本句中“未”是否定词,代词“之”放在动词“奇”的前面,正确的语序应该是“未奇之”。
未之有多见也是什么句式类型
“末之多见也”是古代汉语中典型的宾语前置句。具言之:它是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因为在“末之多见也”这个句子中,有一个否定副词“末”,而且在“末”后出现了代词“之”,这样的格式就符合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的条件,这个句子还愿后是:末多见之也。为了使语言更容易让人们接受,所以,现代汉语就改造了古汉语中的一些难懂的语言形式,比如古汉语中的宾语前置句,在现代汉语中就没有了。
齐桓晋文之事句式总结
(1)判断句:是乃仁术也;夫子之谓也;是诚不能也;是折枝之类也;是罔民也。
(2)被动句:百姓之不见保
(3)宾语前置句①否定式宾语前置:臣未之闻也(臣未闻之也)未之有也(未有之也)莫之能御也(莫能御之也)②疑问代词做宾语的宾语前置:何由知吾可也(由何知吾可也)牛何之(牛之何)③“之”字做标志的宾语前置:然则一羽之不举(然则不举一羽)舆薪之不见(不见舆薪)
(4)状语后置句:王坐于堂上(王于堂上坐);构怨于诸侯(于诸侯构怨);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使天下仕者皆于王之朝立)。
(5)主谓倒装句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百姓之谓我爱也宜乎)二、虚词用法
(1)之臣未之闻也【代词,这件事】臣固知王之不忍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齐桓晋文之事【助词,的】一羽之不举【助词,提宾标志】牛何之【动词,到,往,去】君子之于禽兽【音节助词,无义】树之以桑【音节助词,无义】
(2)若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像,好像】王若隐其无罪【如果】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第二人称代词“你”】
臣未之闻也什么句式
从文言文句式的角度来讲,这句话属于倒装句中的宾语前置句。
文言文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这句话正常的语序应该是:臣未闻之也。它的意思是:我不曾听说过这件事。
这句话出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