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来之则安之的古今异义
“既来之则安之”在古代常指人们应当顺应命运,接受现实,不要抱怨和逃避,而在今天,这个成语则更多是指遇到问题时应该勇敢面对,积极解决,不要退缩或逃避。古今之义虽有异,但都强调了面对困难时的应对态度,都告诉我们要勇敢接受现实,并努力应对挑战,这样才能获得安定和解决问题。
既来之则安之之的用法
既来之则安之的来是使…来,安,传…安
既来之则安之的意思
解释: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
来,普通话读音为lái,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来”的基本含义为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如:来往;引申含义为从过去到现在,如:向来。
在日常使用中,“来”的用法一般是作动词指归,回来,返回,如:来家(回到家里来)。
既来之则安之什么意
意思就是: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
既:已经。
来之:使之来。
安之:使之安。
出自《论语·季氏》: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稍安勿躁,既来之则安之什么意思
意思是,要冷静不要急躁,既然来到这里或遇到问题,就应安下心来,想办法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摆脱困境。
如在完成某项任务时,到了一个环境十分恶劣地方,要想完成任是困难重重,前所未遇,但又无退路。既然如此,那绝对不能急躁,必须冷静,安下心来集思广议,想出解决和克服困难的办法,最终完成任务。
既来之则安之什么意思
释义
既:已经。来之:使之来。安之:使之安。原指已经把人招抚来了,就要让来的人安心。
拼音
[jìláizhī,zéānzhī]
出处
《论语·季氏》:“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