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子挂剑是跟诚信有关的吗
季子挂剑是经典的诚信故事。
季札的随从非常疑惑地问他:“徐君已经过世了,您将这把剑悬在这里,又有什么用呢?”季札说:“虽然他已经走了,但我的内心对他曾经有过承诺。徐君非常喜欢这把剑,我心里想,回来之后,一定要将剑送给他。君子讲求的是诚信与道义,怎么能够因为他的过世,而背弃为人应有的信与义,违背自己的初衷呢?”
季札,他并没有因为徐君的过世,而违背做人应有的诚信,即使他的允诺只发生于内心之中。这种“信”到极处的行为,令后人无比地崇敬与感动。诚信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在基因,社会诚信,人人都是建设者,成就者,也是受益者,让我们共同延续诚信血脉,共建诚信社会。
《 季札挂剑》中 “北过徐君”,过,是什么意思
拜访北方的徐国的君主
过就是“拜访”
剑跟松两字能组成语吗
剑跟松两字能组的成语只有一个:松枝挂剑。
【成语】:松枝挂剑
【拼音】:sōngzhīguàjiàn
【解释】:比喻重信义的美德。
【拼音代码】:szgj
【近义词】:悬剑空垄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故事】:古代季札第一次出使北方,见到徐君结为好友。徐君喜欢季札的宝剑,口头虽没言明。季札心里明白这事,为了便于执行公务,就没有送给徐君。季札公务完毕路过徐地,见徐君已经去世,就到他的坟墓旁把宝剑挂在树上而离开。
季札挂剑是怎么回事,季札读音是什么
季札挂剑延陵季子将要到西边去访问晋国,佩带宝剑拜访了徐国国君。
徐国国君观赏季子的宝剑,嘴上没有说什么,但脸色透露出想要宝剑的意思。延陵季子因为有出使上国的任务,就没有把宝剑献给徐国国君,但是他心里已经答应给他了。季子出使在晋国,总想念着回来,可是徐君却已经死在楚国。于是,季子解下宝剑送给继位的徐国国君。随从人员阻止他说:“这是吴国的宝物,不是用来作赠礼的。”延陵季子说:“我不是赠给他的。前些日子我经过这里,徐国国君观赏我的宝剑,嘴上没有说什么,但是他的脸色透露出想要这把宝剑的表情;我因为有出使上国的任务,就没有献给他。虽是这样,在我心里已经答应给他了。如今他死了,就不再把宝剑进献给他,这是欺骗我自己的良心。因为爱惜宝剑而违背自己的良心,正直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于是解下宝剑送给了继位的徐国国君。继位的徐国国君说:“先君没有留下遗命,我不敢接受宝剑。”于是,季子把宝剑挂在了徐国国君坟墓边的树上就离开了。徐国人赞美延陵季子,歌唱他说:“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季札(前576年一前484年),姬姓,寿氏,名札,又称公子札、延陵季子、延州来季子、季子,《汉书》中称为吴札,春秋时吴王寿梦第四子,封于延陵(今常州),后又封州来,传为避王位“弃其室而耕”常州武进焦溪的舜过山下。季札不仅品德高尚,而且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广交当世贤士,对提高华夏文化作出了贡献。葬于上湖(今江阴申港),传说碑铭“呜呼有吴延陵公子之墓”十个古篆是孔子所书。季札挂剑说明了什么道理
季礼挂剑,体现了先秦时期贵族士人阶层雍容、高贵、高雅、从容的贵族精神气质。心存仁义礼智信,便是贵族精神。季礼挂剑讲述了季礼与徐国国君的故事,徐国国君喜爱季礼的佩剑,但因事务在身,无法将佩剑赠与徐国国君,事后徐国国君已死,但季礼仍把剑挂在了徐国国君坟墓边,因此广受后人赞美。
“季札挂剑”有什么典故
季札第一次出使,路过北方的徐国。徐君十分喜欢季札身上佩带的剑,但是没有说出来。季札心里却知道,但是他还要出使其他的国家,所以没有送给徐君。
后来他出使完后再回到徐国,徐君已经死了,于是解下宝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
他的随从说“徐君已经死了,这是要送给谁呢?”,季札说“不是这样的,我当初心里已经决定要把这把剑送给他了,怎么能因为他死了而违背自己的诺言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