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和谁和谁被称为世界
被誉为“全人类的骄傲”,但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他是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1844年入喀山大学,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
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
扩展资料
人物影响
从19世纪60年代起,他的作品开始在英、德等国翻译出版。19世纪70至80年代之交以《战争与和平》的法译本出版获得国际上第一流作家的声誉,成为当时欧美的“俄国热”的主要对象。
80至90年代法、英等国最早论述他的评论家,都承认他的现实主义创作对自己国家文学的振兴作用。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成长的进步作家法朗士、罗曼·罗兰、亨利希·曼和托马斯·曼、德莱塞、伯纳·萧、高尔斯华绥以及其他欧美作家和亚洲作家都受到他的熏陶。
在中国,1900年就出现评价他的文字,1907年译价过他的“宗教小说”(《主与仆》及民间故事)。1913年、1917年先后有《复活》(译名《心狱》)和《安娜·卡列尼娜》(译名《婀娜小史》)的不完全的文言译本。
品质高尔斯华绥赏析
《品质》写于1911年。作者描写的当时英国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追求享乐时髦,世俗的眼光衡量一切的标准就是金钱和利益。
现代社会机器大生产几乎完全取代了原始的手工业生产,大公司行业垄断“大鱼吃小鱼”的情况愈演愈烈。
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形下,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一些公司采用一些不符实际的广告招揽顾客,而为了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商品的真正质量却在下降。
一部分人于是对被挤压到社会边缘的传统的手工业无限怀恋,因为这些小本经营都实实在在、童叟无欺、质朴而踏实。
品质高尔斯华绥段落划分
《品质》是英国作家约翰·高尔斯华绥创作的短篇小说。该小说讲述制鞋匠格斯拉兄弟的命运与鞋相关联的故事,以工业垄断对手工业作坊的冲击为背景,重点刻画鞋匠格斯拉先生从志业到悲剧的过程。
该小说的段落划分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以下是一种可能的划分方式:
段落一:开篇至“格斯拉先生有点不耐烦地扫荡着没有人的柜台。”介绍主人公格斯拉先生的经营和技艺,以及他的顾客群体。
段落二:“我”(即小说中的叙事者)对格斯拉先生制作的靴子的质量印象深刻,并开始关注他的生意。
段落三:“我”进一步了解格斯拉先生的情况,发现他坚守传统手工艺,制作出高品质的靴子,但生意却越来越差。
段落四:“我”和格斯拉先生开始交往,对他的坚守和诚信感到敬佩。
段落五:格斯拉先生生意遭受打击,他拒绝降低品质,最终在贫困中死去。
以上划分方式仅供参考,具体划分还需根据文本内容和叙事逻辑来确定。
列夫托尔斯泰被誉为什么
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和教育家,批评现实主义文学巨匠,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一个天才的艺术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这些作品深刻地揭示了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展现了俄国剧烈的社会变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