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别称叫华夏。请问华夏二字最初的意思是什么
华夏也称“夏”、“诸夏”,又称为“华”或“诸华”。
是古代居住于中原地区的汉民族的自称,以区别四夷(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华夏族从汉朝起又称汉族。华与夏曾相互通用,“中华”又称“中夏”。公元前221年,秦朝的统一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群雄割据的局面。汉族于先秦时自称华夏,从汉朝开始又逐渐出现“汉”的自称。因此,华夏族有了另一个名字:汉。但原先的称谓“华夏”并没有消失,而是与“汉”这个称谓一起使用至今。华夏中华的意思
意思是指中华大陆,华夏人民。
华夏和中华的意思
华夏:中国古代,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华夏族和南方、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都向当时的商朝称臣。华夏族是当时的主要民族,后来人们就把华夏作为中国的代称。中华:秦朝以前,华夏族称自己的祖国为中国,秦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又有“中华民族”的说法。“中”是中国,“华”是华夏族的指称。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的总称。
华夏什么意思
华夏:最直接的意思是中国:
华夏民族说认为,我国古代以“夏”为族名,是因为华夏族定居在华山之周,夏水之旁。“华”指的是居住在华山,以玫瑰花(华)坐图腾的“华族”;“夏”指的是居住在长江中下游的“夏族”,“夏族”的祖先是夏后氏,因此,华夏民族的称谓由此而来。
华夏的意思是什么
我们中国人常常自称为华夏族的后裔,那么“华夏”是什么意思呢?
我国古书中对“华”和“夏”的解释可不算少,但一般都是分开来说的。如《左传》中有“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的话,而且《书经》疏注中也说:“冕服彩装日华,大国日夏。”可见,古人是以服饰华彩之美为华;以疆界广阔与文化繁荣、文明道德兴盛为夏。
“华”和“夏”到后来才被人合称为“华夏”,是古人对祖国的一种美称,盛赞祖国疆土的广袤和颂扬文明、讲道德、讲礼貌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中华’与‘华夏’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华夏
“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周朝《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
《左传·定公十年》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书经》曰:“冕服采装曰华,大国曰夏”。
《尚书正义》注:“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
可见,古人是以服饰华采之美为华;以疆界广阔与文化繁荣、文明道德兴盛为夏。从字义上来讲,“华”字有美丽的含义,“夏”字有盛大的意义,连起来的确是个美好的词。
“华夏”所指即为中原诸侯国民,也是有汉朝以前对汉族先民的称谓。也可代指汉族,如:明朝叶盛《水东日记·喜信和勇》:“佛本夷人,固宜神。则有当事者而吊祭之礼不知,则是其自异于华夏矣。”
郁达夫
《满江红·闽于山戚继光祠题壁》词:“三百年来,我华夏威风欠歇。
“华夏”也指华夏族所居住的我国中原地区,后复包举我国全部领土而言,遂又为我国的古称。《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三国志·蜀志·关羽传》:“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
华夏族的祖先是生活在黄河中上游的黄帝族和炎帝族,后来这两部落的联盟在战胜蚩尤后进入中原。华夏族在中原建立了统治。随后有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简称“夏”。
中华
“中华”一词,源远流长,寓意颇深。追溯起来,它是公元300年魏晋时期钟信“天人合一”观念的哲人从“中国”和“华夏”两个名称中各取一字复合而成的。“中”侧重自然(天),寓意天下之中;“华”侧重民族(人),寓意为华夏族群(汉族的前身)。因此,“中华”是一个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伟大实体,寓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美好心愿。
《辞海》:我国者时多就黄河流域建都,因称其曰中华。中者,言居四方之中;华者言具有文化之民族,服章之华美也。其后,疆域日广,凡其所属,皆称中华,亦称中国。后来,中华逐渐成为我国的称号。
《现代汉语词典》:古代称黄河流域一带为中华,是汉族最初兴起的地方。后来,经过中华民族的不断融合,“中华”也就借指“中国”了。
在悠悠的历史中,“中华”历经不断发展,屹立于世界之林,成为今天举足轻重的国家之一,传承着具有悠久历史而又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与中华文化。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