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古意”的解释
李颀(唐)《古意》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翻译:好男儿远去从军戍边,他们从小就游历幽燕。个个爱在疆场上逞能,为取胜不把生命依恋。厮杀时顽敌不敢上前,胡须象猬毛直竖满面。陇山黄云笼罩白云纷飞,不曾立过战功怎想回归?有个辽东少妇妙龄十五,一向善弹琵琶又善歌舞。她用羌笛吹奏出塞歌曲,吹得三军将士泪挥如雨。赏析:此诗题为“古意”,标明是一首拟古诗。开始六句,把一个在边疆从军的男儿描写得神形毕肖,栩栩如生,活跃在读者眼前。第一句“男儿”两字先给读者一个大丈夫的印象。第二句“少小幽燕客”,交代从事长征的男儿是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幽燕一带人,为下面描写他的刚勇犷悍张本。这两句总领以下四句。他在马蹄之下与伙伴们打赌比输赢,从来就不把七尺之躯看得那么重,所以一上战场就奋勇杀敌,杀得敌人不敢向前。“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杀人莫敢前”,这三句把男儿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一个男儿,谁都想见识见识吧!可是诗不可能如画那样,通体写出,只能抓特征。于是抓住胡须来描绘。然而三绺五绺长须,不但年龄不符合,而且风度也太飘逸了,因此诗人塑造了短须的形象。“须如蝟毛磔”五字,写出须又短、又多、又硬的特征,那才显出他勇猛刚烈的气概和杀敌时须蝟怒张的神气,简洁、鲜明而有力地突出了这一从军塞上的男儿的形象。这里为了与诗情协调,诗人采用简短的五言句和短促扎实的入声韵,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接下去,诗人又用“黄云陇底白云飞”一句替诗的主人公布置了一幅背景。闭目一想,一个虬髯男儿,胯下是高头战马,手中是雪亮单刀,背后是辽阔的原野,昏黄的云天,这气象是何等的雄伟莽苍。但这一句的妙处,还不仅如此。塞上多风沙,沙卷入云,所以云色是发黄的,而内地的云则是纯白的。这一句中黄云白云表面似乎在写景,实则两两对照,寓情于景,写得极为精细。开首六句写这男儿纯是粗线条、硬作风,可是这远征边塞的男儿,难道竟无一些思乡之念吗?且看男儿在向前看一看那陇上黄云之后,也还不免回首一望故乡。故乡何在?但见一片白云,于是不能不引起思乡之感。这一层意思,诗人以最精炼最含蓄的手法,表达在文字的空隙中,于无文字处见功夫。但如果接下去,写思乡念切,急于求归,那又不象是这样一个男儿的身份了,所以在这欲吐不吐、欲转不转之际,用“未得报恩不得归”七个字一笔拉转,说明这一男儿虽未免偶而思乡,但因为还没有报答国恩,所以也就坚决不想回去。这两个“得”字,都发自男儿内心,连用在一句之中,更显出他斩钉截铁的决心,同时又有意无意地与上句的连用两个“云”字相互映带。前六句节奏短促,写这两句时,景中含有情韵,所以诗人在这里改用了七言句,又换了平声韵中调门低、尾声飘的五微韵。但由于第八句中意旨还是坚决的,所以插用两个入声的“得”字,使悠扬之中,还有凛烈的劲道。一般想法,再写下去,该是根据“未得报恩不得归”而加以发挥了。然而,出乎意外,突然出现了一个年仅十五的“辽东小妇”,面貌身段不必写,人们从她的妙龄和“惯弹琵琶能歌舞”,自可想象得出。随着“辽东小妇”的出场,又给人们带来了动人的“羌笛出塞声”。前十句,有人物,有布景,有色彩,而没有声音:“今为羌笛出塞声”这一句,少妇吹出了笛声,于是乎全诗就有声有色。“羌笛”是边疆上的乐器,“出塞”又是边疆上的乐调,与上文的“幽燕”、“辽东”贯串在一起。这笛声是那样的哀怨、悲凉,勾起征人思乡的无限情思,听了这一曲,不由“使我三军泪如雨”了。这里,诗人实际上要写这一个少年男儿的落泪,可是这样一个硬汉,哪有一听少妇羌笛就会激动的道理?所以诗人不从正面写这个男儿的落泪,而写三军将士落泪,非但落,而且落得如雨一般多。在这样尽人都受感动的情况下,这一男儿自不在例外,这就不用明点了。这种烘云托月的手法,含蓄而精炼,功力极深,常人不易做到。此外这四句采用了上声的七麌韵,“五”、“舞”、“雨”三个字,收音都是向下咽的,因而收到了情韵并茂的艺术效果。全诗十二句,奔腾顿挫而又飘扬含茹。首起六句,一气贯注,到须如蝟毛磔“一句顿住,”黄云陇底白云飞“一句忽然飘宕开去,”未得报恩不得归“一句,又是一个顿挫。以下掷笔凌空,忽现辽东小妇,一连两句似与上文全无干涉,”今为羌笛出塞声“一句用”今“字点醒,”羌笛“、”出塞“又与上文的”幽燕“、”辽东“呼应。最后用”使我三军泪如雨“一句总结,把首句的少年男儿包涵在内,挽住上面的突接,全首血脉豁然贯通。寥寥短章之中,能有这样尺幅千里之势,这在李颀以前的七言古诗中是没有的。
戍边古诗词
古诗词: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十五的古文
1、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杜牧《题齐安城楼》
2、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袁凯《京师得家书》
3、自怜十五馀,颜色桃李红。——李白《长干行二首》
4、十五入汉宫,花颜笑春红。——李白《怨歌行》
5、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孟浩然《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6、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杜甫《百忧集行》
7、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殷尧藩《同州端午》
8、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萧衍《东飞伯劳歌》
9、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陆游《关山月》
10、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李颀《古意》
11、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一》
关于手战争的古诗
关于战争的诗句古诗
1、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
2、烽火然不息,征战无已时。——李白《战城南》
3、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高適《塞下曲》
4、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曹操《蒿里行》
5、大汉无兵阻,穷边有客游。——张乔《书边事》
6、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7、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李白《战城南》
8、移戌腰金印,将军度玉关。——王镃《塞上曲》
9、扬兵猎月窟,转战略朝那。——李白《发白马》
10、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李白《发白马》
11、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虞姬《和项王歌》
12、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李颀《古塞下曲》
13、兵安在?膏锋锷。——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14、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屈原《国殇》
15、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李颀《古意》
16、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杜甫《房兵曹胡马诗》
17、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汪遵《乌江》
18、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杜甫《房兵曹胡马诗》
19、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诗》
20、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
21、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嵇康《赠秀才入军·其十四》
22、秦家筑城避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然。——李白《战城南》
23、策功行赏不淹留,全军藉智谋。——杨广《纪辽东二首》
24、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杜甫《悲陈陶》
25、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陈羽《从军行》
26、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
27、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28、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刘基《北风行》
29、焉得附书与我军,忍待明年莫仓卒。——杜甫《悲青坂》
30、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
31、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李白《战城南》
32、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李约《过华清宫》
33、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李颀《古从军行》
34、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古从军行》
35、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李颀《古从军行》
36、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杜甫《曲江对雨》
37、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杜荀鹤《山中寡妇》
38、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徐陵《关山月·关山三五月》
39、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40、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马嵬·其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