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几年孵化
蜻蜓是半变态的昆虫,在其一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没有一个蛹期,属于不完全变态类型。蜻蜓的幼虫也叫若虫或稚虫,它们经过一系列不同时期的生长后,直接羽化为成虫。
雌蜻蜓将卵产于水下、水面或水上植物体的表面或组织中,卵通常有米粒状,有些种类的卵小如针头,椭圆体或近似球体。雌蜻蜓以卵块形式产卵,每个卵块最多的可有1500枚卵。
一般情况下,卵约经一周后便孵化为水生的若虫或稚虫,稚虫成长到成虫需蜕皮6~15次(具体几次依种类不同而异)。蜻蜓生命中的绝大部分时间是以稚虫形式生存于水中,主要捕食蚊子的幼虫(孑孓),也常捕食蝌蚪、小鱼等。稚虫在水下通过直肠内的鳃进行呼吸,它们通过肛部的猛烈推水可驱使身体快速向前泳动。有些蜻蜓,如Antipodophlebiaasthenes,在稚虫生长的后期,它们可以在水边陆上进行捕食活动。大形种蜻蜓的幼虫期最长的可达5年之久,小形种一般在2个月~3年不等,因种而异,当然水温也很关键。
蜻蜓多的地方代表什么
蜻蜓多的地方多代表靠近水洼,池塘等有积水的地方。蜻蜓交配后把卵产生水中,卵在水中孵化成幼虫,蜻蜓幼虫生活在水中,以蚊子的幼虫孑孓为食物,长大后经过蜕皮成了蜻蜓。
水洼,池塘、等有积水的地方蚊子也多,是蜻蜓食物主要来源。因此蜻蜓爱在这些地方飞行。
蜻蜓的外形20字左右
蜻蜓的脑袋圆圆的,脑袋上长着一对突出的、绿宝石似的大眼睛和一张铁钳似的嘴巴。黄蜻蜓的身子,在阳光下,发着赤金一般的颜色。它们透明的翅膀在快速的振动中,看上去朦胧得像一片影子,一团雾气。
1.蜻蜓的眼睛碧绿碧绿的,像两颗亮晶晶的绿宝石,他的眼睛是由二万多只小眼睛组成的,一部分小眼睛看远处的,一部分小眼睛看近处的。他的尾巴像一根细木根尖尖的,直直的,他飞起来的时候就像一个黑色的小飞机在蓝蓝的天空飞舞。
2.蜻蜓像一架小飞机,它小巧玲珑,可以自由在空中飞来飞去,有时还能像直升机那样在空中停留不动,它的飞行技术真是让人惊叹不已,难怪有人叫它“空中小霸王”。
3.蜻蜓有一对大大的晶莹剔透的眼睛,这对大眼睛几乎占据了它的整个头部。它拥有两对薄薄的、窄而长的大翅膀,轻轻振翅就能飞向蓝天。
4.蜓的眼力也非常好,它的眼睛由很多小眼构成,多的有28000只呢,而且可以灵活自如地转动,它的整个头部差不多都让两只凸出来的大眼睛给占满了。
5.蜻蜓的眼睛大大的鼓鼓的;身子长长的,后面像两个小触角,一动一动的;它有两对翅膀,飞起来好像四把小扇子。整个蜻蜓看上去就像一架小飞机似的。
竹蜻蜓的由来和演变
1、来历
公元前500中国人制成了竹蜻蜓,两千多年来一直是中国孩子手中的玩具。
在18世纪传到欧洲,启发了人们的思路,被誉为“航空之父”的英国人乔治·凯利一辈子都对竹蜻蜓着迷。他的第一项航空研究就是在1796年仿制和改造了“竹蜻蜓”,并由此悟出螺旋桨的一些工作原理。他的研究推动了飞机研制的进程。并为西方的设计师带来了研制直升机的灵感。
2、简介
竹蜻蜓是一种汉族民间传统的儿童玩具,流传甚广。玩时,双手一搓,然后手一松,竹蜻蜓就会飞上天空。旋转一会儿后,才会落下来。它是中国古代一个很精妙的小发明,这种简单而神奇的玩具,曾令西方传教士惊叹不已,将其称为“中国螺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德国人根据“竹蜻蜓”的形状和原理发明了直升机的螺旋桨。
3、原理
竹蜻蜓的叶片和水平旋转面之间有一个倾角(这个倾斜角度是可以调整的)。
当旋翼旋转时,旋转的叶片将空气向下推,形成一股强风,而空气也给竹蜻蜓一股向上的反作用升力,这股升力随著叶片的倾斜角而改变,倾角大升力就大,倾角小升力也小。当升力大于竹蜻蜓自身的重力时,竹蜻蜓便可向上飞起。
竹蜻蜓的叶片和旋转面也保持一个倾角,所以当我们用手旋转竹蜻蜓时,它会得到空气的反作用推力而向上飞出。
翼面的阻力面积愈大作用力愈大,因而反作用力也愈大(浮力也愈大),竹蜻蜓就飞得愈高。但是我们也发现阻力面积愈大,所需的旋转力愈大,因此在实际竹蜻蜓的操作中并不实用,可能需要在力与角度面积中找出一个平衡点使得竹蜻蜓省力好操作又飞得高。
在重量(转动惯量),角度(上升速度),面积(上升力)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蜻蜓特点
蜻蜓是一种昆虫,属于蜻蜓目,是一种身体修长、翅膀发达的飞行昆虫,具有以下特点:
身体构造优越:蜻蜓身体修长,胸部发达,翅膀展开时呈现出优美的线条,是天空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飞行速度快:蜻蜓是天空中最快的昆虫之一,能够以每小时60公里以上的速度飞行。
飞行稳定:蜻蜓飞行时能够保持稳定的姿态,即使在风速较大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空中自由飞行。
捕食昆虫:蜻蜓是食肉性昆虫,以其他昆虫为食,如蚊子、苍蝇、蜜蜂等,能够控制许多病媒害虫的数量。
生长发育快:蜻蜓的生长发育很快,从卵到成虫只需要3个月左右的时间。
总的来说,蜻蜓是一种高效的捕食昆虫,具有快速、稳定的飞行能力,被广泛认为是自然界中最优美的昆虫之一。
蜻蜓石斛属性与介绍
蜻蜓石斛因为花瓣上由2块深色的斑纹,像蜻蜓的眼睛而得名。
它是兰科石斛兰属的一种,花大,约有10厘米左右,十分好看。它原产于中国、老挝等地,生长于海拔约为70-2200米左右山中。林中树干上或岩石上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不耐寒;蜻蜓石斛花梗由顶部叶腋出抽出;长可达60公分;每枝花梗可开花4~18朵。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