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能级排布顺序公式
电子能级排布顺序是:
1s2s2p3s3p4s3d4p5s4d5p6s4f5d6p7s5f6d7p
由于有“屏蔽效应”以及“钻穿效应”,会出现能级交错的象。如4s低于3d亚层,4f亚层反而高于6s亚层等等。
能级交错规律
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电子总是先占满最低能级的电子层。但洪特规则告诉我们,有时候,电子先填最外层的ns,后填次外层的(n-1)d,甚至填入倒数第三层的(n-2)f的规律叫做“能级交错”。
多电子原子能级交错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能级交错是指电子层数较大的某些轨道的能量反低于电子层数较小的某些轨道能量的现象。如4s反而比3d的能量小,填充电子时应先充满4s而后才填入3d轨道。过渡元素钪的外层电子排布为4s23d1,失去电子时,按能级交错应先失去3d电子,成为4s23d0,而从原子光谱实验得知,却是先失4s上的电子成为4s13d1。这是由于3d电子的存在,削弱了原子核对4s电子的吸引而易失去的。过渡元素离子化时,大体是先失去ns电子,但也有先失去(n-1)d电子的,像钇等。能级交错的顺序不是绝对不变的,在原子序数大的原子中,3d轨道可能比4s轨道的能量低。简单的说,屏蔽效应由于电子相互作用引起的,表现为l相同时,n越大,就是电子离核平均距离越大,势能越大,轨道能量越高。钻穿效应就是波函数径向有n-l个峰,n相同时,l越小,峰越多,第一峰也钻得越深,势能越低,表现为n相同时,l越大,轨道能量越高。当n,l综合变化时,一般这么看的:能级交错能级交错对于原子的外层电子,n+0.7l越大,能量越高对于离子的外层电子,n+0.4l越大,能量越高对于原子或离子的内层电子,n越大,能量越高这就造成了各能级的能量大小并不一定是按照n大小来排布的。1、主量子数和角量子数之和越大,能量越高2、主量子数和角量子数之和相等时,主量子数越大,能量越高例如,4s轨道主量子数和角量子数之和为4,3d轨道主量子数和角量子数之和为5,于是4s轨道的能量低于3d轨道的能量;而3d轨道和4p轨道主量子数和角量子数之和均为5,但4p轨道的主量子数更大,于是4p轨道的能量高于3d轨道的能
spdf后面是什么能级
spdfgh……能级交错:ns(n-4)h(n-3)g(n-2)f(n-1)dnp能层与能级对应关系:第几个能层就有几个能级,例如N能层是第4个,就有4个能级,即有spdf四个能级能级与轨道对应关系:s=0,p=1,d=2
既然电子层按能量高低分的,怎有能级交错
能级交错不是根据能量高低进行分类的。比如5s肯定高于4d但是,针对多电子原子来讲,先排5s的话对于所有核外电子讲,所有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考虑进来,整体上能量会比先排4d的要低。能级交错针对的是整体考虑能量排布,不是个体。
什么是能级交错
是指电子层数较大的某些轨道的能量反而低于电子层数较小的某些轨道的能量的现象。
过渡元素钪的外层电子排布为4s^2∣3d^1,失去电子时,按能级交错应先失去3d电子,成为4s^2∣3d^0,而从原子光谱实验得知,却是先失4s上的电子成为4s^1∣3d^1。
这是由于3d电子的存在,削弱了原子核对4s电子的吸引力而易失去的。过渡元素离子化时,大体是先失去ns电子,但也有先失去(n-1)d电子的,像钇等。能级交错的顺序不是绝对不变的,在原子序数大的原子中,3d轨道可能比4s轨道的能量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