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中什么是顿笔啊
1.顿笔这个概念,来源于传统毛笔书法,书写过程中一个笔画的起笔、收笔或者在运笔过程中需要发力的点,笔除了平面的运动,还有纵向的运动。顿笔多用在笔画的转折处。一般在转折处或一个字的开始用,在折处轻轻按一下。
2.顿笔的正确写法:从左上向右下按,方向基本是在45度角,以横为例:顿笔-向右行笔-顿笔(回锋)。前一个顿笔是凌空向右下按(凌空是笔尖在触纸前已经在空中开始运行了),后一个顿笔是在收笔时直接向右下按。扩展资料:在毛笔技法中,有几个较重要的概念:提按、转折和回锋。1.提按:顾名思义,就是“提”和“按”。提是把笔尖提起,按是把笔尖压向纸面即“顿”。2.转折:转折分两种情况,即转(圆)和折(方)。古代书论中:“方圆与转折对应”即指此。
3.“回锋”:很多时候紧跟在“顿笔”后的延续动作,它主要起到调整笔画方向和连接下一笔的作用。
英语单词顿笔是啥
英语单词顿笔翻译意思是pauseinwriting
写完文章停笔叫什么
叫搁笔。搁笔就是放下笔的意思,古代文章写完,不再继续写下去一般会用搁笔这个词。例如:意已尽,至此搁笔。意思就是我想表达的内容已经全部写完里,到这里就停笔不再继续往下写了。
此外,古代还有“顿笔”的说法,意思是文章写到中间,由于某种原因停下一会,再鸡继续写。
什么是顿笔青龙
青龙顿笔
九歌十诀之一,指有关龙、穴、砂、水的十种吉形;风水家谓有之可结贵地。
书法中的“顿笔、行笔、收笔、起笔”都是什么意思
顿笔是“提按”技法中的“按”,而且是重按。用硬笔写到纸上,就是很小的一个点。这个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具体的笔画和字来定的,如横的顿笔稍平,竖的顿笔稍竖。一般来说,正确的顿笔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不破坏笔画的原貌,如“”不能写成“”该平的还是平的。
2、顿笔是笔画的有机组成部分,不是在原有笔画上的装饰。
3、顿笔是一次写成的“点”而不是机械的“点回”,更不是反复地涂描。顿笔的正确写法:从左上向右下按,方向基本是在45度角,以横为例:顿笔――向右行笔――顿笔(回锋)。前一个顿笔是凌空向右下按(凌空是笔尖在触纸前已经在空中开始运行了),后一个顿笔是在收笔时直接向右下按。虽然写顿笔时有一个停顿及下按的动作,但整个笔画的书写过程应该的连贯的,看似有三步,实则是一气呵成写出来的,熟练后只需一个节拍。同时收笔处的回锋应该根据下一个笔画来选择合适的角度,有时可以忽略不写。至于行笔,收笔,起笔。简单理解,每一个笔画都会有开始-运行-结束,所谓的开始便是起笔,中间的运行便是行笔,最后自然就要收笔。提到起笔,行笔,收笔,那么就肯定要提到笔锋。起笔有两种,藏锋和露锋,所谓藏锋就是不露笔尖,可以使得笔划较浑圆,基本写法就是欲右先左(横划),欲下先上(竖划)。所谓露锋,指下笔时,笔锋外露在点画外面的起笔方法。就不用再欲右先左,欲下先上了。那么行笔,主要分为中锋和侧锋,有的人会提到偏锋。中锋:亦称正锋,即笔杆垂直,笔锋在笔画中行,其线条两边齐平,圆浑饱满,有立体感。中锋行笔自古被认为是书法用笔中“千古不易”的准则,学书者不可逾越。侧锋:起笔时,笔锋处于偏侧状态,通过行笔逐渐调整笔锋,至收笔时笔锋基本回到正锋状态的用锋方法。偏逢:行笔时不调整笔锋,笔锋始终在笔画的一侧,笔腹始终在另一侧,形同横扫。偏锋发挥不出笔毛的弹性作用,所以笔毛始终立不起来,形成的点画就糊涂、轻浮、浅薄,是初学书法之大忌。收笔时,分为回锋和出锋回锋:意思是在书写结束后,往回收进,凡点、横、竖等笔画都应有去有回,回锋的作用,是辅助点、画更圆满沈稳。出锋:就是那些最后带“尖”的笔画啦,比如撇,捺,提,钩等等,隶书里面的燕尾横。
顿笔的意思
顿笔,汉语词汇,拼音是dùnbǐ,指作文或书法时停顿。
中文名
顿笔
出处
《晋书刘颂传》《书黄生札记后》
释义
①搁笔②作文或书法时停顿
拼音
dùnbǐ
语出:(1).搁笔;停笔。《晋书·刘颂传》:“而豪富者其力足惮,其货足欲,是以官长顾势而顿笔。”《晋书·儒林传·范弘之》:“举朝嘿嘿,未有唱言者,是以顿笔按气,不敢多云。”(2).谓作文或书法至着力处故作停顿。林纾《书黄生札记后》:“顾但用其声,其中无波折停蓄之态,则声亦近枵,读之索然,故每句须用顿笔。用顿笔,则断不流利,故有抝字、蹇字、涩字之诀。”祝嘉《论书十二绝句·附运笔浅说》:“提笔好像游丝,在空中飘着;顿笔好像狮子,在地上蹲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