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十一月安徽凤阳小岗村悄悄搞起了什么联产承包制
1978年十一月凤阳小岗村悄悄搞起了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制,也就是将村组集体土地分到各家各户,由家庭负责耕种。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18位村民签下了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当年,小岗村粮食大丰收,此后,政府不断稳固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使广大农村地区迅速摘掉贫困落后的帽子,逐步走上富裕的道路,有些地区在把地分到农户手中之后做出了30年不变的承诺,使广大农民心中倍感振奋!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神的鼓舞下,中国农民创造了以家庭承包为主要形式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生产责任制。
1980年5月,邓小平对包产到户给予明确肯定,有力地推动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改革。
全国第1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村落
全国第一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村落是安徽凤阳小岗村
“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迎来第四次分红。作从42年前的“户户包田”到如今的“人人持股”,首倡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小岗村,改革步伐从未停止,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何去何从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调动广大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解决了当时全国面临的温饱问题,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巨大变化,家庭联产承包制现阶段也现象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本文通过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解决措施,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与时俱进提供理论参考。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常识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村改革的重要一环,它是指乡村集体对土地进行承包,由农户负责耕种的办法。这一制度的常识有以下几点:1.家庭承包制的出现解决了农村土地分割造成的问题,鼓励农民发奋耕种;2.家庭承包制鼓励了农户自愿流动、实行流转土地,使得农业生产变得更加灵活,同时也提高了土地利用率;3.家庭承包制的实行使得农民有了稳定收入来源,也增强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中国农村改革的进行。总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村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契机。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实行的时间内容,影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实行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神的鼓舞下,中国农民创造了以家庭承包为主要形式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生产责任制。
1980年5月,邓小平对包产到户给予明确肯定,有力地推动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改革。
从1982年到1984年,中央连续三年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对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的生产责任制给予充分肯定,并在政策上积极引导,从而使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的责任制迅速在全国广泛推行,人民公社制度随之解体。此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断完善,最终形成农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
扩展资料: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我国农村旧的经营管理体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
第一,就全国来说,农业发展水平比较低,主要是手工劳动,因此不适合大规模的经营,而将经营的单位划小到家庭,同这种手工劳动的生产水平相适应。
第二,原来那种大规模经营下的集体劳动(改革前农村以生产队为基本生产经营单位,农民评工记分年终分配)对每个人的劳动数量、质量很难准确统计,因而必然是平均主义的“大锅饭”,而以家庭为经济单位可克服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平均主义。
第三,农业生产的劳动对象是动物、植物等生命体,劳动对象的这种特性要求劳动者有更强的责任心,以家庭为经营单位有助于这种要求的实现。所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得以蓬勃发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