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一言九鼎一锤定音
一言九鼎是说的话很有分量;一锤定音是一句话能起决定作用。
一言九鼎讲的是什么
秦国兴师、兵临城下威胁东周,而且向东周君索要九鼎(国宝),周君为此忧心忡忡,就与朝中重臣颜率来商讨对策。
颜率说:“君王不必忧虑,可由臣往东去齐国借兵求救。”颜率到了齐国,对齐王说:“如今秦王暴虐无道,兴强暴之师、兵临城下威胁周君,还索要九鼎。我东周君臣在宫廷内寻思对策,最终君臣一致认为:与其把九鼎送给暴秦,实在不如送给贵国。挽救面临危亡的国家必定美名传扬,赢得天下人的认同和赞誉;如果能得到九鼎这样的国之珍宝,也确实是国家的大幸。但愿大王能努力争取!”齐王一听非常高兴,立刻派遣5万大军,任命陈臣思为统帅前往救助东周,秦兵果然撤退。当齐王准备向周君要九鼎,以兑现颜率的诺言时,周君又一次忧心忡忡。颜率说:“大王不必担心,请允许臣去齐国解决这件事。“颜率来到齐国,对齐王说:“这回我东周仰赖贵国的义举,才使我君臣父子得以平安无事,因此心甘情愿把九鼎献给大王,但是却不知贵国要借哪条道路把九鼎从东周运回到齐国?”齐王说:”寡人准备借道梁国。”颜率说:“不可以借道梁国,因为梁国君臣很早就想得到九鼎,他们在晖台和少海一带谋划这件事已很长时间了。所以九鼎一旦进入梁国,必然很难再出来。“于是齐王又说:“那么寡人准备借道楚国。”颜率回答说:“这也行不通,因为楚国君臣为了得到九鼎,很早就在叶庭(地方名)进行谋划。假如九鼎进入楚国,也绝对不会再运出来”。齐王说:”那么寡人究竟从那里把九鼎运到齐国呢?”颜率说:“我东周君臣也在私下为大王这件事忧虑。因为所谓九鼎,并不是像醋瓶子或酱罐子一类的东西,可以提在手上或揣在怀中就能拿到齐国,也不像群鸟聚集、乌鸦飞散、兔子奔跳、骏马疾驰那样飞快地进入齐国。当初周武王伐殷纣王获得九鼎之后,为了拉运一鼎就动用了9万人,九鼎就是九九共八十一万人。士兵、工匠需要的难以计数,此外还要准备相应的搬运工具和被服粮饷等物资,如今大王即使有这种人力和物力,也不知道从哪条路把九鼎运来齐国。所以臣一直在私下为大王担忧。”齐王说:“贤卿屡次来我齐国,说来说去还是不想把九鼎给寡人了!“颜率赶紧解释说:”臣怎敢欺骗贵国呢,只要大王能赶快决定从哪条路搬运,我东周君臣可迁移九鼎听候命令。”齐王终于打消了获得九鼎的念头。一言九鼎什么意思
一言九鼎是形容某人的话语非常重要,像九个重量般稳固的铜鼎一样,不可轻易动摇。这个成语首先出现在《史记》中,形容西汉时期的大臣韩信在辅佐刘邦时所说的话语非常重要,就像九个铜鼎般稳定不移。在现代,这个成语被用来形容某人的话语或决定非常重要,可能会影响到很多人的生活和未来,因此必须慎重考虑和处理。
一语中特:一言九鼎什么意思
一言九鼎,一句话就有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形容人说话信誉极高、重诺、一言半语就起决定作用。古代豪门贵族吃饭时要奏乐击钟,用鼎盛着各种珍贵食品(敲着钟,列鼎而食),故用“钟鸣鼎食”形容权贵的豪奢排场,旧时还形容富贵人家生活奢侈豪华。一言九鼎出自清·冯桂芬《致曾侯相书》:“执事一言九鼎,或有以息其议,甚善。”
一言九鼎形容他人还是自己
一言九鼎即可以形容他人也可以形容自己。
一言九鼎是形容人讲信誉,重承诺,承诺他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用于形容他人,说明这个人是一个非常讲信誉的人,用于自己则是向他人承诺自己答应的事情一定会做到的,绝不食言,绝不会放空炮,言而无信。
一言九鼎是什么意思和造句
一言九鼎意思是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
鼎耳
[dǐngěr]
基本解释
鼎上两耳。
详细解释
鼎上两耳。
《易·鼎》:“九三,鼎耳革,其行塞。”《国语·晋语四》:“郑人以詹予晋,晋人将烹之……乃就烹,据鼎耳而疾号。”唐刘禹锡《游桃源一百韵》:“宝气浮鼎耳,神光生剑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