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的深度解析
乐山大佛,全名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别称: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汇之处,是世界上高度最高的石佛像。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先后历经3位负责人,历时约九十年。大佛整体开山而建,而发髻等部分结构则为后期添加。大佛在建成时,外侧曾有木阁加以保护,但后来完全损毁。乐山大佛历史上曾有过多次维修,在民国时期曾被杨森所属士兵在军事训练中部分击毁,但随后又由他人集资修复。
乐山大佛历史背景和基本现状是怎么样的
历史背景:乐山大佛始凿于公元713年,唐朝开元年间,相传是海通禅师为镇压水势,普度众生而发起,历时90年完工。
基本现状:依然保存完好。乐山大佛建在悬崖上,两边的岩石都是红砂岩,质地疏松,容易风化。因此,建筑者在乐山大佛在建设之初就十分注重排水、业态、通风等问题。佛的头、耳、胸、后端都有排水管,这才使乐山大佛历经千年而不腐而美,傲然端坐在江边。乐山大佛之所以保存完好,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历代统治者对这尊著名佛像的高度重视。只要是在盛世朝代,帝王们都会命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来此修复大佛,一般秉承修旧如旧的原则,使大佛看上去完好无损,同时又有岁月的痕迹,这也是为什么1000多年后乐山大佛仍保存完好的原因。也是其最重要原因。如今,保存完好的乐山大佛让整个乐山景区游人如织,乐山大佛已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名作,不仅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世界历史上光辉的一笔。
乐山大佛是什么呀
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乐山大佛”是后人对这座位于四川省乐山市的大佛的通称。建造于唐代的这座大佛,真实的官方名称却一直是迷。事实上,根据后来诸多专家考察证实,这座被称为“乐山大佛”的石刻雕像的真实官方名称应该是: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
乐山大佛的构造及意义
构造
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5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10余米,手持戈戟、身着战袍的护法武士石刻,数百龛上千尊石刻造像,形成了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大佛左侧,沿“洞天”下去就是凌云栈道的始端,全长近500米。右侧是九曲栈道。
意义乐山大佛具有壮阔崇高之美。如果在夏秋洪水季节,乘船沿大渡河驶入岷江,浊浪排空,惊涛拍岸,一叶扁舟随激流奔向大佛。
这时,一种压倒一切的力量,一种不可阻遏的气势,从它巨大的身躯,从它智慧的眼神中,鼓舞着搏击在惊涛骇浪之上的人们。
乐山大佛是私人的还是国家
乐山大佛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文化遗产,也是受我国法律保护的旅游圣地,绝对不属于私人所有。乐山大佛是位于四川省乐山市的一座巨型石刻佛像,高达71米,是中国和世界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乐山大佛的保护和管理由国家文物局和四川省文物局负责,任何私人或组织都不得进行买卖或其他非法活动。
乐山大佛是不是中国世界文化遗产
乐山大佛是世界文化遗产,乐山大佛于1996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列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且乐山大佛是国家级的5A级旅游景区,乐山大佛是中国的最大的一尊摩崖,时刻照相是世界上文化和自然双遗产乐山大佛是世界文化遗产,乐山大佛于1996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列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且乐山大佛是国家级的5A级旅游景区,乐山大佛是中国的最大的一尊摩崖,时刻照相是世界上文化和自然双遗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