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巨匠纪伯伦的简介
纪伯伦是黎巴嫩的文坛骄子,作为哲理诗人和杰出的画家,他和泰戈尔一样都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巨人”。
纪·哈·纪伯伦,这位1883年出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的文坛巨匠,12岁时随母亲移居美国波士顿。两年后,他回到祖国,在贝鲁特的“希克玛”学校研习阿拉伯文、法文以及绘画。在此期间,纪伯伦展现了卓越的创意思维,创办了激进立场的《真理》杂志。
纪伯伦,一位在1883年到1931年间活跃的黎巴嫩文学巨匠,他被誉为阿拉伯近代文学“旅美派”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在年轻时即展现出非凡的才华,19岁时便创办了《真理》杂志,以此平台来批判社会的弊端,毫不畏惧地揭露封建制度的陈规陋习。
黎巴嫩的文学巨匠哈利勒·纪伯伦(Kahlil Gibran, 1883-1931)是一位集诗人、作家与画家于一身的杰出人物,被誉为20世纪与印度的泰戈尔齐名的东方文学大师。他的地位堪比世界文学舞台上的“二十世纪的威廉·布莱克”,被西方世界赋予了“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巨人”的美誉。
纪伯伦是哪个国家的啊
1、纪伯伦是黎巴嫩的著名作家和诗人,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作品多以黎巴嫩的民族文化为背景,反映了阿拉伯文化的独特魅力。纪伯伦被誉为阿拉伯现代文学的先驱,他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黎巴嫩是一个位于中东的国家,拥有悠久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2、纪伯伦是黎巴嫩国的著名诗人、哲学家、艺术家。纪伯伦是黎巴嫩的骄傲,他是该国的文学巨匠和杰出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不仅深受黎巴嫩的热爱,而且在国际上也享有极高的声誉。他的诗歌、散文、画作等作品充满了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他对人生、自然和艺术的独到见解。
3、纪伯伦简介 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12岁时随母去美国波士顿。两年后回到祖国,进贝鲁特“希克玛(睿智)”学校学习阿拉伯文、法文和绘画。学习期间,曾创办《真理》杂志,态度激进。
4、纪伯伦是黎巴嫩的著名作家和诗人。纪伯伦是黎巴嫩的杰出文学巨匠。他生于黎巴嫩的一个小镇,并在那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青年时期。黎巴嫩是一个位于中东地区的国家,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纪伯伦的作品深受中东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5、纪伯伦出自黎巴嫩。纪伯伦是黎巴嫩的著名作家和诗人,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思考,成为了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文学作品充满了哲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纪伯伦的作品不仅反映了黎巴嫩的独特文化,也展现了人类共同的情感与思考。他的才华和成就使他成为了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6、纪伯伦1883年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12岁时随母去美国波士顿。两年后回到祖国,进贝鲁特“希克玛(睿智)”学校学习阿拉伯语、法文和绘画。学习期间,曾创办《真理》杂志,态度激进。1908年发表小说《叛逆的灵魂》,激怒当局,作品遭到查禁焚毁,本人被逐,再次前往美国。
请看,这个文学家是谁﹖
1、殷谦 殷谦,笔名:北野、英孜、英子。当代知名作家、文艺评论家、诗人。1977年7月11日出生于新疆伊犁巩留县。世界华文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
2、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他的父亲苏洵,即是《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
3、眉州(即今四川眉山)人,汉族,是苏洵的大儿子,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嘉佑二年(1057)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
纪伯伦的基本资料
1、纪·哈·纪伯伦,这位1883年出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的文坛巨匠,12岁时随母亲移居美国波士顿。两年后,他回到祖国,在贝鲁特的“希克玛”学校研习阿拉伯文、法文以及绘画。在此期间,纪伯伦展现了卓越的创意思维,创办了激进立场的《真理》杂志。
2、纪伯伦是黎巴嫩作家、诗人、画家,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他的画风和诗风一样,都受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影响,所以,文坛称他为20世纪的布莱克。1908年—1910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艺术期间,奥古斯特·罗丹曾肯定而自信地评价纪伯伦:这个阿拉伯青年将成为伟大的艺术家。
3、纪伯伦,1883年出生于黎巴嫩北部的卜舍里,少年时期随母赴美,在波士顿度过两年后回到祖国,进入贝鲁特的“希克玛”学校,专攻阿拉伯语、法文和绘画。他在学习期间表现出激进的态度,创办了《真理》杂志。1908年,他的小说《叛逆的灵魂》因其激进内容触怒当局,作品遭查禁焚烧,纪伯伦也因此被迫离开祖国。
4、纪伯伦,这位1883年至1931年活跃的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和画家,出生于北部山乡卜舍里,12岁时随母移居美国波士顿。两年后,他回到祖国,进入贝鲁特的“希克玛”学校,专攻阿拉伯文、法文与绘画。
5、纪伯伦的资料:纪伯伦的全名叫做纪·哈·纪伯伦,纪伯伦出身于马龙派天主教家庭。幼年未受正规学校教育。后随家庭移居美国。他先在美国上学时显露出艺术天赋。后兴趣转向文学,初期用阿拉伯语,后用英语进行写作。纪伯伦的文学作品受到尼采思想的影响,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
6、纪伯伦以无比的勇气和决心对抗愚昧、陈腐和不公,他热爱自由,崇尚正义,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权力和伪善的批判。他不畏误解,呼吁社会进步,主张以真实的情感和行动反映人民的心声。
诗人纪伯伦的简介
纪·哈·纪伯伦(1883年1月6日——1931年4月10日)黎巴嫩作家、诗人、画家,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其主要作品有《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纪伯伦、鲁迅和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
卡里·纪伯伦(Kahlil Gibran)是黎巴嫩阿拉伯诗人、作家、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现代小说、艺术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其主要作品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
纪·哈·纪伯伦,这位1883年出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的文坛巨匠,12岁时随母亲移居美国波士顿。两年后,他回到祖国,在贝鲁特的“希克玛”学校研习阿拉伯文、法文以及绘画。在此期间,纪伯伦展现了卓越的创意思维,创办了激进立场的《真理》杂志。
纪伯伦的组歌
纪伯伦的组歌有哪些介绍如下:浪之歌 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我随着碧海丹霞来到这里,为的是将我这银白的浪花与金沙铺就的海岸合为一体;我用自己的津液让它的心冷却 一些,别那么过分炽热。
纪伯伦的组歌包括《泪与笑》、《先知》、《沙与沫》和《暴风集》等。纪伯伦是黎巴嫩的一位杰出诗人和作家,他的作品深受世界各地读者的喜爱。他的组歌作品以深邃的思想、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而著称。《泪与笑》是纪伯伦的代表作之一,这部组歌通过描绘人生的喜怒哀乐,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样。
纪伯伦组歌有以下作品:《先知》《沙与沫》《流浪者》等。纪伯伦的组歌是其文学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先知》是纪伯伦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以其深邃的哲理思考和富有诗意的表达方式,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纪伯伦的组歌有《浪之歌》,《雨之歌》,《美之歌》,《花之歌》和《幸福之歌》。简述 《组歌》是黎巴嫩作家纪伯伦的作品。诗人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在他笔下,浪和雨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
此外,纪伯伦在《组歌》五首中也表达了他对于美的独特理解。在《美之歌》中,美被描绘为一个无声无息的存在,它不需要言语和行动来证明自己,只需要存在本身就能吸引人们的目光。这种对美的描绘体现了纪伯伦对于内在美的重视和对于外在美的超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